[記者李清華外電報導]2025年鄂臺陶藝研學交流活動11日在湖北省蘄春縣管窯鎮啟動,來自臺灣文創、旅遊、教育等領域的32名臺胞,與蘄春當地陶藝界代表,聚焦陶藝産業傳承、創新與合作進行交流、互動。
管窯鎮素有“窯州”之稱,製陶業有史記載于明洪武二年(西元1369年),是湖北省三大傳統楚陶(日用陶器)産地中,唯一仍然保持生産狀態的制陶基地。
當天,台灣團員走進蘄春“柿外陶園”管窯陶藝景區,在實地參觀、制陶體驗等活動中,了解管窯陶藝歷史傳承與現代發展;通過座談交流,與蘄春陶藝大師、手工藝人等,分享陶藝傳承、創新經驗。
研學交流團團長、臺灣水里蛇窯第三代傳人林國隆表示,臺灣以創新創意設計及實踐見長,大陸擁有厚重文化積澱、完整産業鏈、先進技術等優勢,雙方在陶藝領域合作空間廣闊。他現場展示一件名為“共生”的陶藝作品,“希望大家如這件作品一樣,依偎在一起,共生共長。”
“在書本中看到過湖北管窯,一直想實地看看。”從事陶塑藝術創作的臺胞王子華受訪時表示,親眼見到後發現,兩岸陶藝同出一脈,無論是拉坯手法、製作工具還是燒制手法,均有相似之處。
茶具製作及銷售商、臺胞陳炳煌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用臺灣柴燒壺泡大陸黑茶、普洱茶,湯色更鮮亮;用大陸紫砂壺泡臺灣高山茶,香氣更濃郁。此行,陳炳煌除尋找更多與臺灣茶葉相契合的陶制茶具外,還期待與大陸同行加強技術交流。
圖說:4月11日,鄂臺同胞在湖北蘄春座談交流。(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