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大理龍潭遺址 發現特徵明確的舊石器時代中期基納技術體系
【記者林孟論/綜合報導】作為現代歐洲人祖先的近親,尼安德特人(尼人)從至少12萬年前開始統治著整個歐洲、亞洲西部以及非洲北部,卻在距今4萬年左右消失,其演化擴散研究長期以來備受關注,曾統治亞洲西部的尼人,是否涉足東亞地區?也是學界一直持續探索研究的熱點議題。
來自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和雲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最新消息說,通過對位於青藏高原東南部雲南大理鶴慶縣龍潭遺址的多學科綜合研究,首次在東亞地區發現特徵明確的舊石器時代中期基納技術體系,指示尼人可能曾擴散到中國西南地區。
論文共同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李浩研究員表示,這項研究不僅進一步填補了東亞舊石器中期技術體系的空白,更新了對東亞舊石器時代技術演化模式的傳統認識,也為理解這一關鍵時期東亞古人類演化動態和格局提供了全新視角。
他說,舊石器時代中期(距今約30萬-4萬年)是人類演化史上承上啟下的關鍵階段,不僅見證早期現代人、丹尼索瓦人(丹人)、尼人等不同人群的演化及複雜互動歷史,還記錄古人類石器技術行為上的重大變化和革新,然而,長期以來,學術界普遍認為中國古人類石器技術發展緩慢,尤其是缺乏舊石器時代中期技術,並由此引發關於東西方古人類技術演化模式的爭論。
李浩介紹,基納技術是歐洲舊石器時代中期最具代表性的技術類型之一,集中出現在距今約7萬-4萬年前,是尼人應對乾冷環境的一種特殊技術適應策略,該技術此前在東亞地區並未有明確的發現和消息。
↑圖說:龍潭遺址基納技術石製品(供圖)
東亞首次發現特有石器技術體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