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隕石的一個主要來源為數個小行星解體事件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17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兩篇關於隕石來源研究的天文學論文稱,到達地球的隕石中最常見的類型有可能僅來自數個小行星解體事件,有些發生在相對較近的時期,其中,“王後星”家族可能是隕石的一個主要來源。
該論文介紹,撞擊地球的隕石中有80%是被稱為普通球粒隕石的一類,其中包括那些產生於4.6億年前一段密集撞擊期的隕石,這些撞擊事件可能引發了地球的冰河時代,過去的研究表明,大約70%的地球隕石具有稱為H型和L型的球粒隕石成分,對地球上的L型球粒隕石的氬-氬測年表明,這些樣本可能起源於一顆小行星的災難性解體,該小行星在約4.7億年前遭受了一次超音速撞擊。
在第一篇論文中,第一作者兼通訊作者、位於智利的歐洲南方天文台M. Marsset和合作者一起,匯集了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主小行星帶中小行星的光譜數據,發現一組被稱為“王後星”家族的小行星和地球上L型球粒隕石的構成非常接近,經過計算機建模,他們研究認為,在約4.5億年前發生的撞擊令一個L型球粒隕石小行星碎裂,形成了“王後星”家族,並提供了讓隕石流入的大量碎片。
在第二篇論文中,第一作者兼通訊作者、捷克查理大學和合作者研究指出,當前流入的H型和L型球粒隕石可能是三次較近的解體造成的,分別發生於約580萬年、760萬年和4000萬年前,見證了直徑超過30公里的多個小行星毀滅。
他們推斷,相對年輕的“凱琳”和“鴉女”小行星家族的撞擊形成,和較古老的“王後星”家族第二次撞擊事件(約4000萬年前),可以解釋目前墜落到地球上的大部分隕石的形成原因。
↑圖說:宇宙天體小行星(資料圖)
國際天文學重要研究發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