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人工智能信任:來自全球南方的跨文化和跨學科見解”對話
【記者李清華外電報導】近日,由中法人工智能協會主辦的全球人工智能行動峰會官方邊會“人工智能信任:來自全球南方的跨文化和跨學科見解”在巴黎歐洲時報文化中心舉行。
在此次邊會上,數十位來自歐洲、東亞、東南亞和非洲的學術界、產業界及國際組織代表,圍繞人工智能治理範式革新、可持續發展倫理框架及企業創新邊界等核心議題展開深度對話,推動人工智能治理的國際對話向多元文化主體延伸。
在主題演講環節,巴黎文理研究大學教授、數字經濟學專家Eric Brousseau圍繞“人工智能與新興技術的治理與監管”展開論述,強調人工智能監管應保障用戶安全、管理利益相關者關系並應對市場失靈,建議建立靈活、透明的監管機制,同時加強跨國監管合作;香港城市大學教授何天翔則聚焦人工智能生成內容(AIGC)的版權保護問題,認為未來法律體系需更具靈活性,以適應人工智能技術的變革;來自印度尼西亞的女性企業家Feliana Citradewi分享了在人工智能創業中的經驗,強調數據隱私和性別平等的重要性,並呼籲更多女性參與人工智能行業,推動行業的多樣性與包容性。
本次會議不僅為全球人工智能領域的專家、學者和企業家提供了深入交流的平臺,同時也為未來人工智能治理、可持續發展以及商業應用提供了重要思路,與會者一致認為,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機遇,但同時也伴隨著倫理、社會和經濟方面的挑戰,因此,加強國際合作,推動透明性與包容性,將是確保人工智能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動力。
↑圖說:當地時間2月11日,“人工智能信任:來自全球南方的跨文化和跨學科見解”邊會在巴黎歐洲時報文化中心舉行(主辦方供圖
全球AI行動峰會邊會在巴黎舉行
—
![](https://timenewsmedia.com/wp-content/uploads/2025/02/E585A8E79083AIE8A18CE58B95E2BFB0E69C83E9828AE69C8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