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新聞

全球每年對入侵物種成本約350億美元

  【記者林孟論外電報導】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專業學術期刊《自然-生態與演化》北京時間5月26日夜間發表一篇生態學論文指出,全球入侵物種成本或被嚴重低估。最新研究發現,過去60年間,全球入侵物種總成本估計在每年350億美元左右,這與引發氣候變化的極端天氣的全球成本數據相當。

  這項研究基於162個入侵物種的數據,揭示了潛在損失,其中特定入侵物種的全球經濟成本可能比之前認為的高1646%。論文作者稱,該結果或有助於各國規劃成本效益高的管理方式。

  據論文介紹,生物入侵對生物多樣性、生態系統服務和經濟構成全球威脅,並導致已記錄全球物種滅絕的60%。此前對入侵物種的經濟成本估算,只基於大部分位於歐洲和北美的少數國家的少量成本記錄,從而導致成本被低估,尤其是在記錄不足的地區,如非洲和亞洲。

  為更準確反映全球尺度的成本,論文共同通訊作者、捷克布傑約維采南波西米亞大學Ismael Soto和加拿大麥吉爾大學 Brian Leung與同事及合作者一起,在本項研究中,結合了162個入侵物種在國家尺度的估算成本(包括農業和管理成本的損失),以及包括亞洲虎蚊、臭椿和美洲牛蛙等物種在世界各地分布的模型。他們隨後模擬了這些物種在其他國家的成本,包括之前沒有成本數據的78個國家,該研究結果顯示,過去60年間,全球總成本估計在每年350億美元左右。

  其中,在此期間(即過去60年間)總成本最高的是歐洲(約1.584萬億美元),其次是北美(2260億美元)和亞洲(1820億美元)。

  研究還發現,醉魚草、水葫蘆、水龍等入侵植物是過去60年總估算成本最高的類別(9263.8億美元),比如黑荊植物的環境影響在南非造成約20億美元的成本。節肢動物(8302.9億美元)和哺乳動物(2633.5億美元)分別為過去60年總估算成本第二和第三高的類別。

論文作者總結表示,他們這項研究結果可使人們進一步了解入侵物種在國家尺度的經濟成本,同時也強調,亟須采取區域性的管理策略和政策來緩解全球入侵物種的影響。

圖說:水龍、醉魚草、水葫蘆(資料圖)

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