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新聞

傳統漢瓦技術喜獲薪傳 傅明光司阜瓦作傳習第二期結業交棒

 

【記者林孟論/綜合報導】為保存傳承重要文化資產保存技術「土水修造技術(瓦作)」,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繼2022年與新竹縣政府文化局於竹北新瓦屋客家文化保存區合作辦理「重要土水修造技術(瓦作)傅明光保存者傳習計畫」,2024年賡續辦理第二期傳習課程,以芎林下山鄭氏家廟為實作場域,邀請人間國寶傅明光司阜進行教學,課程自2024年5月啟動,經過近8個月的課程,18日下午於下山鄭氏家廟舉行結業式。

本次課程由現年86歲,經文化部認定之重要保存技術「土水修造技術(瓦作)」保存者傅明光親自指導11位學員,以進階的筒板瓦與燕尾脊施作技術為主要教學目標,實際操作傳統瓦作施作流程,從釘桷仔皮、做出瓦口、做邊帶、做屋棟、做燕尾、粉刷、鋪筒板瓦、吊瓦,共計63堂次,長達504小時的學習。

本期學員多參與過第一期的傳習課程,皆為實際參與傳統建築土水或瓦作修造工作的匠師或從業人員,其中更有 9 位具瓦作、泥作(土水)傳統匠師資格。學員回饋表示,燕尾脊的施作屬瓦作中較高深之技術,此次能參與學習從頭打造「純手工」的燕尾脊,並與明光司一起完成筒板瓦的鋪設與吊瓦的施作,機會十分難得。當中最讓人感佩的是明光司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嚴謹的要求及驚人的耐力,能有此成果是師生齊心努力共同完成的,也感謝明光司在過程中不厭其煩的指正與教導。

結業式同時也舉辦格外有意義的傳承儀式,由明光司將他口中的老師-「水平尺」逐一交給每位學員,象徵其技術及精神的傳承,並勉勵學員學習水平尺的精確精神。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主任秘書張祐創表示,很高興看到第二期的傳習課程有如此成果,同時再次感謝社團法人新竹縣鄭氏德謙公宗族會提供實際的修復場域並大力配合傳習課程的進行,讓明光司以傳統方式進行燕尾脊的施作教學,使得傳統匠藝能夠透過課程傳遞給下一代的匠師,達到訓練及修復的雙重目標。

新竹縣政府文化局長朱淑敏也親臨現場,向傅明光司阜致意,感謝傅司阜將客庄最傳統古老的建築技藝,手把手傳授給11位學員,除了將沒有防水層的傳統屋面施作工法保留下來,也期許這些學員能夠在未來的文化資產修復場域,成為一支堅強的生力軍。

社團法人鄭氏德謙公宗族會理事長鄭香釗及新竹縣鄭氏宗親會芎林分會理事長鄭書青表示,宗族成員能親眼見證鄭氏家廟的修復與客家傳統瓦作技藝傳承的過程極其榮幸,感謝客庄老司阜傅明光的無私傳承與學員們的戮力付出,使家廟得以重現風華。

傳習計畫主持人鍾心怡建築師表示,本期傳習課程自啟動之前就知道是一條不好走的路,長達8個月的課程對執行團隊、明光司及學員來說,都是體力與耐力的極大挑戰。能有今天的成果,除了感謝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對技藝傳承的支持外,也必須感謝明光司及學員們一路上的堅持與互相扶持,才得以將無形的技藝以有形的方式向下延續,也讓團隊能替明光司、鄭家詳實紀錄並留下傳統燕尾脊施作及筒板瓦鋪設的每一個瞬間。

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