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新聞

人民幣位居全球第四支付貨幣


中國共與40個國家和地區的中央銀行或貨幣當局簽署過雙邊本幣互換協議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8月19日,中國人民銀行與越南國家銀行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進一步促進雙方在本幣結算、本幣互換以及跨境支付互聯互通等領域的合作。
 更早前的5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與泰國銀行簽署《關於促進雙邊本幣交易合作框架的諒解備忘錄》。
 中國人民銀行去年10月發布的《2023年人民幣國際化報告》顯示,中國共與40個國家和地區的中央銀行或貨幣當局簽署過雙邊本幣互換協議,目前有效協議29 份,互換規模超過4萬億元人民幣。
 中國銀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有鑫表示,本幣互換最主要的目的還是為了服務雙邊經貿合作,長期以來,亞洲各國存在“貨幣錯配”問題,即貿易計價和結算貨幣主要為美元,當出現“美元荒”時,經貿合作會受到影響,本幣互換有利於提高經貿合作便利化,減少在國際支付和結算過程中對第三方貨幣的依賴。
 王有鑫認為,傳統金融安全網絡具有一定排他性,新興經濟體在國際金融市場波動時獲得的流動性支持不夠,在國際金融市場出現劇烈震蕩、主要國際儲備貨幣發生流動性危機的情況下,貨幣互換可提供緊急流動性支持,穩定本幣匯率和跨境資本流動,緩解全球金融市場的波動。
 根據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發布的月度報告,今年6月,在基於金額統計的全球支付貨幣排名中,人民幣占比4.61%,較5月環比增加0.14個百分點,與2022年11月相比幾乎翻了一倍,連續第8個月位居全球第四支付貨幣地位。

↑圖說:中國人民銀行(資料圖)

新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