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報新聞

中越雙方簽署雙邊合作文本

雙方在供應鏈韌性構建、互聯互通合作等方面打造地區發展紐帶
   【記者林孟論外電報導】4月14日,中越雙方簽署45份雙邊合作文本展示,涵蓋互聯互通、人工智能、海關檢驗檢疫、農產品貿易、文化和體育、民生、人力資源開發、媒體等領域。
   從基建項目戰略對接,到數字技術深度兼容;從商品要素流動,到制度型開放協同,雙方在供應鏈韌性構建、互聯互通合作等方面打造越來越牢固的地區發展紐帶。
   在經貿領域,中國連續20多年保持越南最大貿易夥伴地位,越南是中國在東盟的第一大貿易夥伴和全球第四大貿易夥伴,2024年,中越雙邊貿易額突破2600億美元,中國對越投資項目達955個,在114個對越投資的國家和地區中位居第一,累計對越投資金額逾310億美元。
   拿農產品貿易來說,越南榴蓮、火龍果等對華出口額大幅增長,2024年,中國累計進口榴蓮156萬噸,其中,自越南進口榴蓮73.8萬噸,越南占中國進口榴蓮總量47%,對中國消費者而言,在北京下單,3天後,就能收到來自越南的榴蓮。
   越南海關總局數據顯示,2024年前11個月,越南對華出口的果蔬、水產品金額分別達到41億美元、14億美元,同比增長28.7%、23.2%。
   實際上,相較其他東南亞國家,越南擁有更便利的運輸方式,僅通過陸路運輸就能將榴蓮直接運往中國,相比海運大大節省了時間成本。
   這種“陸路走廊”的高效性在中越邊境口岸得到集中體現,從友誼關口岸通關後只需6小時,來自中國的商品就能抵達河內。
   越南農戶獲得中國龐大市場的支持,提高了生產效益與收入;而中國消費者則享受到更多種類的高品質農產品,這是一種雙贏的合作模式。

↑圖說:中國超市銷售的越南榴蓮(資料圖)

新聞列表